大方无隅 ——读姚有多先生的画《版纳集市》 发布日期:[2008-2-20]   

大 方 无 隅

     ——读姚有多先生的画《版纳集市》
                                                                                                  文/冯鼎奇
       
        清晨的版纳,晨曦还没有散尽,烂漫的山花绽开着娇艳的笑脸。花瓣儿和草叶儿上挂满了清晨的露珠。集市上熙熙攘攘,汇聚了从四面八方来赶集的人,交易的声音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粗壮的大榕树下,傣家姑娘们穿着洁白的上衣黑色的筒裙,鬓边的发髻上插慢了鲜红的花。她们头戴斗笠,肩背挎包;有的携着娃娃,有的挑拣着蔬果。身后的篮子或筐里满装着金黄的枇杷,鲜嫩的蔬菜和新采摘香蕉。人群后面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大爷带着小孙女也来赶集。旁边的大嫂低着头,目光看着搂在怀里的孩子,孩子手里还攥着个水果……
        这是画家姚有多先生创作的《版纳集市》中的场面。
        作品为设色纸本,纵92厘米,宽176厘米,是姚有多先生作品中较大的一幅。虽然大,却饱含着生活情趣,内容充实而不空泛,色彩丰富而不浮躁。画面用巨大的榕树干和娇艳的山花为背景,描绘了九个神情、动态各异的人物,男女老幼俱全,层次众多感染力强。显示了姚有多先生扎实的功底,高超的表现技巧。扑面而来的气息,犹如吟诵着一首民族风情诗。画幅右侧题“版纳集市,己卯年秋月有多写”。
        此画的构图经过精心安排,疏密有致。人物的分布聚散,呈不等边三角形。画面的右上、右下、左下,均留出面积不等的空白,与画面左侧浓重的墨色形成了鲜明对比。透过树干的空洞,还能望到对面黄色的山花,这些正是中国画所讲求的“虚实相生”。画中笔墨互见,干湿并用,皴染结合,既有渴笔干皴,又有大笔渲染。墨色从淡到浓再到焦,层层叠加。画家描绘人物和景物,笔法取前辈古人而又不拘泥。他借鉴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花鸟画的中锋用笔,使线条饱满有力具有汉碑般的书写意味。画家对色彩的运用,也达到了对比中秋和谐,呼应中见统一。明黄、淡紫、浅绿、浓黑、空白等等颜色亮丽而淡雅。尤其是在男孩的上衣,姑娘们的头花、裙带等处,分别运用了不同明度、灰度的红颜色,促使画面立即活跃了起来。好在像柔和的曲调中增添了几个跳跃的音符。画家把写实造型的基本功与传统的笔墨技法相结合;把西法素描的造型准确精严与传统人物画的简练传神相融合;进而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版纳集市》实为写集市之一角,却表现了版纳人民欢乐祥和的美好生活。
        姚有多先生195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受教于蒋兆和、叶浅予、李可染、李苦禅诸大师。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蒋兆和先生的得力助手,并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了40年。他是“从徐悲鸿到蒋兆和人物画教学创作体系”的继承者和发扬光大者。他把人物画画风由徐悲鸿、蒋兆和的尚形,上升至尚意。从60年代起,姚有多先生陆续创作出了一系列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寄托人生美好理想的人物画作品。60年代的文艺思想要求画家深入生活发掘新鲜题材,以歌颂社会主义制度,表现社会主义新人新事。从80年代到90年代,他的作品选材更为宽广有表现革命领袖的《鞠躬尽瘁》;有反映社会生活的巨幅《抗洪图》(1991年作);有怀念邓小平同志的《永恒的微笑》;有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草原人家》、《赛马手》、《荷香图》;还有描绘历史人物的《茅屋》、《屈原》等。此幅《版纳集市》作于1999年,正是画家这一时期的作品。遗憾的是,两年以后画家阖然长逝,《版纳集市》也就成了他晚年的精心之作。
        作者在画面的左下角钤盖了一枚“大方无隅”的印章。“大方无隅”出自《老子·四十一章》中的章句“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它强调了自然界方与圆的对比作用;强调了宇宙间的相互矛盾与均衡。天地为乾坤,宇宙孕方圆,绘事丹青,道法自然。画家以书性的笔写严谨的形;以画意的墨造诗境的情;以色彩的谱奏音乐的韵、以自家的法融大众的度;以民族的魂传时代的神;个中三昧,画家尽窥。
  
                                                                                                                                                            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
京ICP备 09034109 COPYRIGHT 2006 WWW.DBP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日文测试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