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浓 揽秋颜 盛兴还依旧——2007德宝古籍秋拍回顾 发布日期:[2008-2-20]   
      秋的气息,传输着丰收与成功的喜悦;秋风潇潇,吹来浓浓的书香,使秋的容颜充盈着清雅的文化气息。在这丰收的季节,收藏家们也收获了自已的喜悦。德宝拍卖公司历时半年,倾力收寻,精心筛选,细心编篡,热情服务,终于在11月3日下午圆满结束了本次古籍秋季大拍。本场拍卖会共推出451件拍品,成交1046万元(含佣金,下同),成交率72%,这是德宝拍卖公司成立起,古籍大拍连续二次成交过千万,可见公司业绩增长,古籍市场兴盛。
       纵览本次拍卖,我们稍做点评,或许会有更多感触。
       随着古籍市场的发展,买家对拍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力求精品”,逐步成为许多买家追求的宗旨。本场拍卖会的清代宫廷刻书专题,推出了三十七件内府刻本,这些清宫遗珍100%成交,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对这一“宗旨”的认可。如:第20号拍品,清康熙内府刻朱墨套印本《御选唐诗》,四函十六册,开化纸精写刻,以15万的高价起拍,28.5万元成交,可谓实至名归。第21号拍品,清康熙内府刻四色套印本《古文渊鉴》,三函二十四册,开化纸精印本,该书用绿、黄、红、黑四种颜色套印而成,至今已有四百年历史,然注文颜色依旧鲜艳夺目。套印书籍一直以其绚丽的效果受到大众的追捧,但因其工续繁琐,造价高昂,故历代鲜有能批量印制者,就连在清代内府刻书历史上,也仅刊刻过四种四色套印的书籍,其中编撰卷帙之巨,刊刻年代之早以此书为魁首,其可谓清代内府多色套印书籍的开山之作。起拍价25万元,最终以44.8万元成交,以上两书均创有史以来此书成交价之最,不过如此佳品,能有今天的价格,也是古籍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7号拍品,清顺治内府刻本《御制道德经》,一函二册,拍品为原宫装,装祯豪华大气,颇受藏家喜爱,此书曾于2006年德宝春拍以4.4万元成交,本场则以9万元起拍,14万元成交,同一部书,仅隔一年多时间,成交价翻了数倍,这一价位也是此书的最高成交记录。第27号拍品,清光绪武英殿影宋刻本《真西山心经政经》,一函二册,拍品蓝绫封面,开本宏阔,版式疏朗,原装原函。以7万元起拍,13.5元成交。这个价格可能会更让许多买家出乎意料, 2007年4月份中国嘉德四季拍卖会上,以2万多元成交;北京德宝五月份拍卖会上,以4万多元成交;而7月份又是德宝拍卖会上,以7.5万元成交;继而今日则以13.5万元成交。以上所举两例,时隔仅一年半载,价格却上涨10万元之多,这自然会使买家感到些意外。古籍市场,虽然火热,但古籍价值的潜力并未全部爆发,或许还需要时间来慢慢融化这块被冰释的宝藏。然而并非所有拍品都是持续升温,万事皆有例外,如:第6号拍品,清顺治内府刻本《御制资政要览》,一函四册,以7.28万元成交。以此书品相、装祯等因素衡量,当与本公司春拍价位持平。
       稿本、写本、批校本中值得一提的是第81号拍品,清乾隆蔡氏刻齐燕铭批校本《苏东坡上神宗皇帝书注》,一函一册。是书文字全部为手写上板,字势峭立,笔画舒展,行款亦甚疏朗,与清三代流行的圆熟通润的字体可谓迥异,堪称别格。此本曾于2002年中国书店秋季拍卖会以1.5万元拍出,今日则以7万元起拍,竞价至16.8万元成交,与当时买入的差价竟达15万元之多,这亦表明名家批校本在古籍收藏中的地位迅速提升,藏家们渐渐将其列入高一级的收藏品种。第60号拍品,《郭沫若信札》七页,当代写本,内收郭沫若《读毛主席诗稿》墨笔一通,油印稿一页,《词刊》发稿笺一页,《满江红》手稿三页,《诗刊》退稿笺一页。此信札拍前就备受关注,3.5万元起拍,经过激烈角逐后,以9.18万元成交。第80号拍品,清拓陆和九批本《金文考略稿本》,一大册,此本捶拓精工,陆氏批校为我们考订钟鼎文字提供了翔实的参考资料,堪称钟鼎拓片中至善之物,有重要文献价值,2万元起拍,3.92万元成交,让买家甚觉物有所值。
       宋元古本明代佳椠,因其年代久远,存世稀少,历来是拍场中争夺的焦点。第133号拍品,宋宝祐刻本《通鉴纪事本末》存一卷,三册,拍品镌工精雅,纸墨俱古,加之字大行宽,赏心悦目,是典型的宋刻大字本。是书初印者罕见,在当今拍卖市场中更是廖若晨星。2005年9月德宝古籍拍卖会中,《通鉴纪事本末》八页(卷八之一部分),成交价5.5万元;2006年8月中国书店海王村古籍拍卖会,此本一卷(八十七页),成交价66万元;本次德宝秋季大拍成交价为86.2万元,再一次刷新此本单卷成交纪录。明代佳椠中最抢眼的当是第102号拍品,明成化唐藩刻本《文选》,二十册,白棉纸印本,字体颇存元版遗风,古拙之劲尚存,镌刻极精,以10万元起拍,最终以39.2万元的高价成交。第107号拍品,明嘉靖刻本《韩柳文合刻》,三十二册,白绵纸本,品相极佳,字体精整雅致,版刻规整,为典型明嘉靖时的仿宋体字风貌,由藏印可知拍品为民国大藏书家刘承干架上之物,文革时曾经上海图书馆收藏,后退还,可谓传承可循,以10万元起拍,29.12万元成交。此两部书均为明代大部头典籍,刻印俱佳,确为拍场上难得一见的珍品。第110号拍品,明嘉靖刻本《陶靖节集》,一函二册,为白棉纸精印,版刻极精,字口清晰,为初印,拍品曾为明中期知名藏书家架上之物,该刻本系统中又以蒋刻本为最早,故较多的保存了宋版的原貌。起拍价6万元,9.52万元成交。第111号拍品,明万历汪可受刻本《集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函二册,白棉纸印本,原函原套原签,皆为明代旧装,品相较佳。此书历史上仅刊刻过三次,万历两次,崇祯一次,清代刻本未见记录,而拍品为刻书的祖本,其文献价值不言而喻,又未见著录,有可能为海内孤本。5万元起拍,7.62万元成交,实可谓物美价廉。第106号拍品,明正德杨武刻本《石林燕语》一函五册,白棉纸印本,大字悦目,行款颇为疏朗,整部书无任何钤印墨迹之污损,品相极佳。12元万起拍,最终以20.2万元成交。明嘉靖前版本流传甚少,品相又完好,实属不易,故其文献价值与收藏价值较高,预计今后仍会有很好的升值潜力。
       清代精刊本及明、清套印本一直是收藏的主体。本场共推出133件拍品,成交率达到80%,第148号拍品,清雍正刻本《楼村诗集》,一函四册,是书字体秀丽,初印,为典型的清三代精写刻本,以 4.93万元成交。第174号拍品,清嘉庆胡克家刻本《资治通鉴》,一百册,是书为清代知名刻本,是胡氏依据元兴文署刻本影刻,极好的反映了元刻本的独特风貌,5万元起拍,8.1万元成交,实让买家颇为心喜。另有第193号拍品,清光绪影宋刻本《山谷内集》,二函十二册,白纸本、较初印,2万元起拍,4万元成交,创此书有史以来最高成交记录。套印本因其工费高昂,工序繁琐,印刷数量相对较少。随着古籍善本价格不断飙升,故而受到藏家追捧。如:第232号拍品《春秋左传》、第234号拍品《楚辞》,均为明万历朱墨套印本,白棉纸精印,品相极佳,分别以8.96万元和9.52万元成交,可称物有所值。第241号拍品,清刻五色套印本《古文渊鉴》,三十六册,白纸精印,墨色均匀鲜艳,套印水平上佳,虽有少量抄补,品相亦属上乘,4.5万元起拍,9.52万元成交,这一价格创此书最高成交纪录。
       有版画插图的古籍精品,征集十分困难,本场推出的第277号拍品,宋刻宋印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册,麻纸本,颜体字,有唐经生书体风貌。其所附图具有宋及宋以前北方佛教版画特征,共有24幅图,有较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成交价33.6万元。第32号拍品,清乾隆武英殿刻本《皇清职贡图》,一函八册,太史连纸印本,精写刻。此书人物按地位及等级进行安排,共收图六百余幅,分别描绘各国、各民族之间男女相貌及属众的服饰之别,并加以文字说明。起拍价15万元,以30.2万元成交。第155号拍品,清雍正刻本《西湖志》,五十六册,刊刻颇为精整,手写上板,字体秀雅,为典型清中早期写刻本风貌,书中另有连页风景插图数十幅,皆绘制精细刊刻精整,是一部图文并茂的精美志书。起拍价2.5万元,成交价4.26万元,可谓物有所值。
       此外,民国精刻也是收藏热点的一支后备军,其潜力不容忽视。如:第329 号拍品,民国刘承干嘉业堂刻本《史记》,三十二册,品相上佳,白纸精印, 2.5万元起拍,7.95万元成交。民国八年刘承干嘉业堂刻本《汉书》、《后汉书》白纸本,均以2.8万元起拍,分别以4.7万元和4.8万元成交。第341号拍品,《齐白石印集》,手工精拓,初版初印,品相极佳,当时印三百部且不再版,1.2万元起拍,2.46万元成交。第356号拍品《北京照片》,一册,拍品为德文书籍,红绸精装,品相完好,此册共印行720本,起拍价1万元,3.36万元成交。
       纵观此次德宝古籍文献秋季拍卖,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籍文献市场的光明前景。在当前国家经济稳定增长的时期,称古籍文献是『艺术品市场中最后待掘的金矿』并非虚言。较其他艺术品而言,古籍文献收藏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其一,古籍文献收藏曾经是我国最广泛、最高雅和最重要的收藏,其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任何艺术品均无法与之比肩,它的市场潜力相当巨大,随着大众素质的提高,一引起关注,投资升值速度会超乎想像。其二,古籍文献考证的角度多,又有大量的书目、题跋等工具书存世,使藏家较易分辨优劣、真伪和断代,而且造假不易,故投资风险较其他艺术品小。其三,当前古籍文献藏品普遍价位不高,其绝大多数只有同档次书画或瓷器价位的十分之一,用不太多的资金就可以建立起收藏系。顺便提一句,在此次德宝古籍秋拍前十几天,香港索斯比举行的一场“皇京西暮,清代宫廷艺术珍品”拍卖会,共推出内府所制器物33件,成交总额3.3亿港元,平均每件拍品为1000万港币。而德宝本场推出的“清宫遗珍、内府刻书”,共39件拍品,其中不乏宫内旧藏精品,成交总额仅297万元人民币,约合港币312万,平均每件8万港元。巨大的落差,必然会引起这一板块的艺术品价值回归,这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因此,有眼力和魄力的艺术品投资者,如果关注和收藏古籍文献,在获得藏品带来的愉悦和精神文化享受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大的市场回报。这正是当今古籍文献收藏的魅力所在。
京ICP备 09034109 COPYRIGHT 2006 WWW.DBP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日文测试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