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连溪
在今天藏书家、藏书爱好者眼中,宋版书几近无价,然早在明代就有王世贞以一座庭院、朱大韶以美婢换一部宋版书的记载,宋版之珍代有流传。时值甲子国庆之年,德宝公司喜从英伦征回北宋写本《金粟山大藏经》实为一大幸事。
《金粟山大藏经》,北宋熙宁元年(1068)由海盐县金粟寺广惠禅院发起编写的一部写本大藏经。金粟寺广惠禅院,海盐县西南(今浙江省东北部,杭州湾西北岸,属嘉兴市),建于三国时期(238-249),北宋大中祥符初年(1008)始改为“广惠禅院”。 是经亦称“海盐金粟山广惠禅院转轮大藏”,或“金粟山大藏经”,经卷首题有“海盐金粟山广惠禅院大藏”。是经为卷轴装,染潢藏经纸,纸纵?厘米,横60厘米,朱丝栏,每纸30行行17字,昔卷首残,经背重装裱。
《金粟山大藏经》写经用纸为后世所推崇,据《海盐县图经》记载:“金粟寺有藏经千轴,用硬黄茧纸,内外皆蜡摩光莹以红丝栏界之,书法端楷而肥,卷卷如出一手。墨光黝泽,如鬃漆可鉴。纸皆每幅有小红印文,曰:金粟山藏经纸。后好事者剥取为装璜之用,称为“宋笺”,遍行宇内,所存无几。有言此纸是唐藏,纸上间有元丰(1078——1085)年号,则其为宋纸无疑矣”。此纸厚实坚韧,经染潢后砑光,质理莹洁如砑,滑如春水,密如茧者,墨色着纸深不过透,浅不过浮。叶公绰跋《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云:(金粟山大藏经)乃黄檗纸所书,当时广惠禅院专造以供写经者,世所传金粟即其遗卷。。。相传浙中士大夫以其纸之佳,宋时即携取殆尽”。吴骞《兴阳丛笔》云:“尝见蔡忠襄(即蔡襄)一帖盖宋时,尚宋时能造此纸,故至百幅,犹云只求,今则金粟山宋藏经纸,且不能仿。明宜德内库笺则略得其彷佛耳,按宋时所造已非藤法,其纸皆轻薄,质理顿减。然较诸宋末元初之纸尤高数倍。乾隆有仿金粟山藏经纸不是藤料,康熙淳化轩库蜡笺则胜宣德内库笺矣。”据吴骞所云,宋后已不能仿出宋藏经纸。
清乾隆间内府大库尚有极少量宋藏经纸遗存,清初三帝多用之于书画引首或书写佛经,如清高宗弘历御笔写本《金刚般若般罗蜜经》,卷端引首题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安养道场,小楷墨书,经文长达八米。乾隆御笔书《般若般罗蜜多心经》的引首等也都为宋藏经纸。清乾隆年间,乾隆帝曾敕命江南织造仿制此纸,纸成,并于每纸上钤椭园白文朱印“乾隆仿金粟山藏经纸”。金粟山藏经纸乾隆内府仿制成功后,乾隆皇帝颇为欢喜,赋诗云:“蔡左徒曾纪传闻,晋唐一片拟卿云;铺笺见此代犹宋,试笔惭他鹅换群;蒸栗只需誇玉色,青莲仍自隐经文;用之不竭非奇事,金粟如来善化云。”然与宋之藏经纸相较,纸质大不如宋纸坚挺厚实、韧棉有性,纸色也不尽古朴,砑不过宋纸之光润。清内府乾隆年刻《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用乾隆年仿金粟山藏经纸所印,与真正宋纸相较,优劣一目了然。
公元前六世纪,释迦牟尼开创佛教,佛灭后弟子们为保存佛说,诵出原来多依赖记忆的佛说内容,辑录成包括经、律、论三藏的大藏经,并存不同文种。其中汉文大藏经的制作有写本与刻本之分,此本金粟山大藏经为写本大藏经之零种。读经写经是佛教徒修行并获得功德之法,因此信徒抄经广为流传,其中不乏书法名家。此宋本大藏经之书法颇具特点,宽疏圆满,带有圆笔藏锋,劲力收敛藏而不漏,有浑厚之感,观之不凡。是经纸精墨妙,法书尤胜,世间稀存,吉光片羽,值得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