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附注》四卷,为程敏政注,明弘治五年(1492)年程敏政刻本。内有《书》一条,《诗》二条,《易》五条,《论语》三条,《中庸》二条,《大学》二条,《乐记》三条,《乐记》三条,《孟子》十二条,接以周子二条,程子一条,范氏一条,朱子三条,前后皆有敏政序,末私印文曰“伊洛渊源”。该书叙述了宋明理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以求展示出宋明理学的基本人物,学术派别,概念命题和理论特色。
虽然《心经》版本较多,但此程敏政注本传世甚为少见。经查《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全国数百家收藏单位仅有湖南图书馆存二卷残本,全轶者未见任何记载,故此本极有可能是世间孤本。另据藏印可知,此书经民国知名书画收藏家谭观成先生收藏,内钤有其印多方。
是书为白棉纸印本,四周双边,上下黑口,半叶十三行,行二十三字,金镶玉装,开本阔朗,品相佳。钤印:谭观成、海朝等。前有弘治五年程敏政序,後又有弘治五年程敏政後序、汪祚後序。此本写刻精美,字体舒展劲建,风貌颇得元刻小字本之旨趣。版心下镌刻工名,“忠”、“顺”、“淳”等。书末署,校对:程会、程壎; 缮写:汪道全、程敏亨、程垲。刻字:仇以茂、仇以才、仇以忠、黄文汉、黄文通、黄永昇、黄永旻等。知此书由明代知名书法家汪道全等手书上板。明程敏政《篁墩文集》云:“婺源汪君道全,以能书名郡中,凡梓行石刻多出其手,清婉可爱。”其书字体精雅,而版面镌刻亦佳,这与程氏刊刻此书所请刻工黄文汉、仇以才等人有关。黄、仇二氏在徽州为刻工之大宗,名工辈出,此刻本之仇以才、黄文汉等人便是其中的代表。(见《虬州黄氏重修宗谱》)。程氏家刻《心经附注》能得此书法家手写上版,名工操刀,珠联璧合,这在明前期刻本中甚为少见。
当然,此书刊刻之精良,又与程敏政其人有关。程敏政(1445-1499),字克勤,又号篁墩,明休宁篁墩(今歙县屯溪)人,明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理学家、文献学家。南京兵部尚书程信之子。程氏十岁时,巡抚罗绮以神童向朝廷举荐。英宗召试对句,指直隶总督刚刚进贡来的螃蟹出一联为:“螃蟹一身麟甲”,程敏政应声答出:“凤凰遍体文章”,被明英宗破格送入翰林院读书,后考取成化二年榜眼。弘治初年,明孝宗亦尊其为“先生”, 所作文章,为同辈所推崇。著有《皇明文衡》、《咏史诗》、《宋遗民录》、《程氏统宗谱》、《程氏贻范集》、《篁墩稿》等。其子程壎,是《心经附注》的校对者,亦刻印过程敏政的《行素稿》、《杂著》、《别录》等。此本刊刻时间正好在程氏地位如日中天之时,故有充足的物质保障。程氏在晚年因唐伯虎科场舞弊案件而被下狱免官,不久即因悲愤成疾,“疽发背卒”。而该书的命运似乎也和程氏晚年一样不幸,亡隐于世,鲜见流布,全本仅见有清抄本一部,今藏南京图书馆,有清丁丙跋,刻本国内未见全帙。《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善本書目》著录有日本慶安二年(1649)刻本,乃翻刻明嘉靖本,十行二十三字,白口間有黑口,雙魚尾,四周單邊。明嘉靖本海内外亦未见,有嘉靖四十五年(1566)李滉後序。故程氏家刻《心经附注》弥足珍贵。
《心经》原为宋真德秀所撰。真德秀(1178~1235),字景元,号西山,福建浦城人,南宋庆元五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政治家,理学家。其学术渊源于朱熹(晦翁),早年师从朱熹门人詹体仁,是朱熹的再传弟子。(见《泉州人名录•朱熹、詹体仁》)他不但大力提倡程朱理学,而且著述十分丰富,主要有《清源文集》、《西山文集》、《大学衍义》等,是正统的有代表性的福建朱子学者,对后世影响较大。其《心经》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及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均给予著录,但书名题《心经法语》,是一书而两名。其内容为集录“圣贤”论“心”之格言,而以诸家议论为其作注,大旨以“正心”为本,以“心”之精神为圣。在注文中,真德秀完全继承了自孟子以来直至程颐、朱熹等对“心”这一哲学范畴的观点,将诸儒有关“心”论的主义熔于一帙,并为其作进一步的阐述,对研究程朱理学体系中的“论心学说”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端平元年(1234)颜若愚刊此书于泉州府学,淳祐二年(1242),大庚令赵时棣又以此书与《政经》合刻,前有真德秀门人王迈序,称《心经》一书行于世,至彻禁中。明代程敏政为此书作注时,怀疑书中有引用《西山读书记》内容者,经过考证认为非为真德秀原文,盖后人又多所附益。由此可见,程敏政《心经附注》的文献价值亦不可低估。
首都图书馆 研究馆员 马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