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刻佛经宋两浙转运司本《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现德宝秋拍
发布日期:[2010-11-15]
今年秋季大拍德宝将上拍一件宋代官刻佛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疏》。 此经凡一百二十卷,拍品为卷一、卷二,厚楮纸印制,品相基本完整。为正反两面印刷,字体较习见刻本佛经为大,一行十五字,一折四行,一版五折,封面为磁青纸泥金书签。第一卷卷尾题作:“钱塘讲华严经明义大师昙慧详校,云间讲华严经兴教大师常矩重校”。接纸处有“花严”,“玄谭”等字样,全卷无具体的刊刻年代、地点,亦无刻工。按此经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名录号03046、03047,入选单位为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著录作“宋两浙转运司刻本”,其中上博存两卷,苏博存一卷,都钤有日本“高山寺”的印章,上博本为民国叶恭绰先生旧藏(图版可参考《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第三册,P188,189)。征集到此拍品后,我曾到国家图书馆请教李际宁先生,程有庆先生,赵前先生,承蒙李先生见告,国家图书馆亦藏有此经六卷,其中一卷接纸处有两浙转运司字样,这当是此经定为两浙转运司本的依据。后检之《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果然录有此经,著录为宋两浙转运司本(馆藏编号3144,《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P1590),则此经为宋两浙转运司本无疑。 宋代刻书存在官刻和私刻两种形式,官刻的如国子监、各地郡学、府学、库司等刻本,现存的官刻本中,以监本和郡府学本为多,且多为儒家经典和文集,佛经少见,现存的南北宋时期单刻佛经多为个人施刻和寺院刊刻,此华严经疏有明确的刊刻官署十分少见。以笔者的浅陋,两浙转运司之制始于何时,查考未详,然按之《宋代官制辞典》(龚延明著,中华书局1997年版),北宋元丰间已有此制,主管漕运盐粮。两浙为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的省称,司署在杭州,下辖四十八个地区,区域包括绍兴府、庆元府、婺州、衢州、临安府、湖州、平江府等地。这个地区是宋代版刻最为发达的地区,特别是在南宋,这一地区的刻书几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依张秀民先生《中国印刷史》统计),同时又刊刻了大量佛经,单刻不计,仅大藏经就有三部。一为绍兴年间湖州刊刻《思溪圆觉藏》;一为嘉熙年间在湖州思溪法宝资福禅寺刊刻的《思溪资福藏》;一为南宋末元初刊刻的《碛沙藏》,此三藏总卷数达一万八千余卷,其工程和规模可想而知,这也是以当地成熟的刻书技术和大量刻字工人为后盾的。 两浙地区不仅有悠久的刻书历史(如五代时吴越王在杭州刻的《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同时其刻书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字体多用欧体,结字方正,笔划均匀秀雅,雍容端庄。此《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为典型的宋代浙刻字体,这种字体与宋绍熙三年浙东茶盐司绍兴府刻的《礼记正义》(见《中国印刷史》图版)十分相像,且亦为大字,一行十五字,与此经同,《礼记正义》为翻北宋监本,而北宋监本又刻于杭州,此《大方广佛华严经》只云两浙转运司而未言具体何时,则此经也有可能为北宋刻本。 这次上拍的这两卷,国内公藏没有著录,且为卷首,意义重大。下面将此经在国内保存情况列表如下: 国家图书馆存六卷 卷七十一,八十三,八十五,九十四,九十九,一百一十四 首都图书馆存一卷 卷四十一 上海博物馆存二卷 卷五十四,一百零一 苏州博物馆存一卷 卷一百零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