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造字,鬼神泣 发布日期:[2010-11-15]   

文/尔东
《淮南子•本经训》有云: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盖因有了文字,能够记录智慧,拥有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能力来控制自然,对鬼神的依赖就会减轻,遂使鬼神对自己前途迷茫,仓惶而泣。
想来,当年毕昇发明活字印刷,虽未得鬼神泣,想必也是要天雨粟的。活字有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锡活字等分,木活字遇水潮湿易变形,锡活字不易吃墨,铜活字造价昂贵。而泥活字因其可随地取材,烧制便利,刷版千万而不失真的优点,被相对广泛的应用于刻书。张秀民先生《中国活字印刷史》考证,宋代的周必大、元初杨古以及清乾隆间吕抚、道光时李瑶、翟金生等,均制造或使用过泥活字印刷。
然则今日古籍市场活字本却不多见,究其原委,个人浅见,一则是活字印刷摆字工程浩大,印完一页即重新再摆;二则要求摆字工人识字,这无形中增加了印书成本;三来,活字小巧,容易丢失。
笔者早间读《中国印刷史》,读到活字章节,对清乾隆间吕抚正气堂《廿一史通俗衍义》印象深刻。在古籍印刷史上,撰者往往延请名家名工家为己书刊刻写版,亦有自己手写上板,是为自写自刻自印之本,往往被引为佳话,受到藏家追捧。而此书不仅是撰者吕抚自己编撰的书籍,还创造性的对毕昇的活字印刷术进行改进,算得上是印刷史上的个例了。
关于《精订纲鉴廿一史通俗衍义》,吕抚本人有这样一段话,大意是吕氏少年最喜读史,惜其词义颇深,不能通俗,因此“遂于将古今事迹汇为通俗演义,以便观者”。在撰写过程中,吕抚自购并参阅了大量典籍,并“严加删缉,去其诬讹,补其漏遗,使事必从实”,可见其写作之认真。未印刷之前的原稿多达二百四十二卷,六百八十五回,正如吕抚本人所言:“洋洋为古今一大观”。
按吕抚之意,此书早该印行传播,但是由于“工价繁重”未能流布于世。经历三十年后,吕抚改造了活字泥版印刷技术,“以秫米粉和水捻成团,如梅子大,入滚汤内煮令极熟。去汤,用小木锤练成薄糊,待牵丝不断,以大梳梳弹过新熟棉花和匀,乃和漂过燥泥粉,放厚板上,用斧杵千百下,宁硬无软”。……“以熟桐油练漂过细泥……依书样用尺用线照格逐字印之”。“……等坚燥讫,用沙纸沙平刷印,价甚廉而工甚省……姑试为之,坚于梨枣”。解决了印行《精订纲鉴廿一史通俗衍义》的问题。
《管子•小匡》有云:“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作为士之吕氏,若非对己之著作甚为喜爱与自信,怎可做到躬亲于工之事。
此书极为罕见,查《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全国也仅天津图书馆藏有一部。近日居然在德宝有幸得见,不觉扶案大喜,又不禁仰天喟叹。喜得见此书,叹囊中羞涩,不知是书将花落谁家,唯望此人珍之爱之。

 

京ICP备 09034109 COPYRIGHT 2006 WWW.DBP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孔夫子旧书网   雅昌艺术网   故宫博物馆   博宝网   金秋文物艺术品拍卖月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