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帚
回想2009年佳士得拍卖兽首后,某网站调查,有七成网友支持买家蔡氏拒付拍卖款。当时,鄙人虽不支持,但亦不非议。谁曾想两三年后,此风气轮转了一回,如呼啦啦一阵大风,又刮回中国。
当今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存在着道德缺失,所谓“信用危机”是也。买受人不向拍卖公司支付款项,拍卖公司无法向委托方付款,委托方收不回资金,没有信心继续委托拍卖。这样恶性循环,拍场上拍品渐少,此诚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追究拒付行为,不外乎以下几种:
1、拍品价格虚高。拍场气氛热烈,竞买人一时受到感染,频繁举牌,使成交价格高于市场价太多。遂使部分买受人选择放弃保证金,宁肯“亏”少些,也不愿支付;
2、资金链断裂。由于近几年艺术品拍卖的发展与繁荣,拍品成交价格直线上升。部分竞买人选择借钱或者贷款等方式购买艺术品,然后再次上拍,以追求其中的差价。这是很危险的,因为一旦投资失误,或者艺术品市场沉寂下来,或者仅仅是平稳,就会导致资金链断裂,买受人无法付款,甚至负债;
3、恶意拒付。买受人允诺支付,但一直拖欠,逾期未付,即所谓新时代杨白劳是也。
4、恶意竞争,即拍卖公司与拍卖公司之间的争斗,在此鄙人便不详说了。
恰恰又到北京拍卖季,以上是鄙人由于拍卖而产生的一点小愤然,不过因为爱书,又囊中羞涩,便忍不住抱怨那么两句,您姑妄听之。
今日收到德宝秋拍图录,随手翻阅,虽说在整个经济形势萧条的大环境下,古籍市场亦有所凋敝,但德宝秋拍拍品的总体质量还是不错的,第141-148号拍品,均为宋元古本,诚爱书人之福也。第142号、第145号拍品均属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南宋蜀刊眉山七史之一:《宋书列传》、《魏书列传》。《七史》原由曾巩等人校定,宋徽宗时颁行。靖康之变,中原沦陷,《七史》 很难见到。绍兴十四年,四川转运史井度 (字宪孟)重加收集补缀,在四川眉山刊行。明代,书版入南京国子监,称“南监本”;元、明续有修补,称“三朝本”;清嘉庆时毁于火灾。该书书版保存了七百年,是我国出版史上寿命最长的书版。
收藏界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而此两件拍品,一件《宋书列传》六十卷全,一件《魏书列传》存四卷,其南宋刻版占了十分之五六。且其补刻年代均不晚于明嘉靖一朝,又经明嘉靖间藏书名家朱大韶、万卷楼主杨仪珍藏,真不知价者几何了。
宋刻书中另外二种为第141号拍品《通鉴纪事本末》,第143号拍品《朱晦庵先生文集》。《通鉴纪事本末》存第一卷,南宋宝佑五年刻,一函二册,黄麻纸印制,每半页十一行,行十九字,开本宏阔,镌功精雅。该书始于三家分晋,迄于周世宗征淮南,凡百三十九篇,厘为四十二卷。每卷书文多至三、四万字,页数更达八、九十页,甚至多至百十余页,卷帙之繁多,在古籍中甚为少见。袁枢书成之后,淳熙乙未教授严州即就郡庠开版,适杨万里出守临漳,过严州为之序,故世称严州本。其特点是行多字小,故后人又称之为小字本。八十四年后,即宝佑五年,赵与居湖州,深以严州本字小且讹误甚多,于是精加校准,易为大字,出赀重刊。因刻于湖州,故又称湖州本。此本一出,人皆言其字大行宽,版式精善,故争相购置,严刻本遂被此替代。《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存第九十二卷,为宋咸淳元年(1265)建宁府建安书院刻宋元递修之本,为闽本系统的祖本。此八种之另一经明代藏书家珍藏的古籍为第144号拍品:新编方舆览胜览。该书为元代刻本,钤有“叶文庄公家世藏”朱印二方。此印为明代前期叶盛藏书章。叶盛(1420-1474),字与中,号蜕庵,正统十三年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王世贞《菉竹堂记》云此人:“生平无他嗜好,顾独笃於书,手自抄雠,至数万卷”。盛性喜聚书,及至晚年,藏书积至四千六百余册,共二万二千七百多卷,为当时江苏藏书之首。曾欲建楼专门庋藏这些图书,并取《卫风·淇奥》“学问自修”之义,名其楼曰“菉竹”,但最终却因清贫而未能建成。直至去世后,其孙叶恭焕竟其遗志,终于建成了菉竹堂。另三种均为佛经,其中第148号拍品为宋刻《大宝积经》,第146、147号拍品均为元刻本,属普宁藏。
专业拍卖,稳步发展,这是北京德宝拍卖公司工作作风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不集进、不浮华,希望该公司能够继续稳扎稳打,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