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刻本增广注释音辨唐柳先生集的版本浅议 德宝古籍春拍亮点之四 发布日期:[2009-5-14]   

       

       德宝这次上拍的《增广注释音辨唐柳先生集》,每半页十三行,行二十三字,注双行,细黑口。内钤:嘉庆壬辰进士、臣光堉印、监官蒋氏衍芬草堂三世藏书印、松陵张氏家藏、朱绍尧印等诸印。宋讳桓、恒、匡等字缺末笔,可见此书源自宋代版刻。查阅清代和民国间重要藏家的书目和书跋计二十一种(见中华书局《清人书目题跋丛刊》),及《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可知此本除一家著录为宋刻本,其余均著录为元刻本,如《艺风藏书记》(卷六)、《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卷一百六)等。由此可见历代学者、藏家对该书版本认同的一致性。
    此本为“细黑口”,是元代早期刻本的特征。宋代刻书多是白口,到了南宋,书籍装帧形式由蝴蝶装向包背装转化,书口出现了细黑口,目的是折页时取为标准,以便折的准确和美观。元代初期刻书,由于多由宋人主持,故白口、细黑口仍然不少。但到元中后期,刻书之人,或是贪图省事,或是经济拮据,无力精雕细镂,所以宋朝出现的细黑口,被元代刻工们加以夸张,把必须经过精细剔剜才能形成的细黑线,刻成不用剔剜的宽粗黑条,以便省时省工。此为元朝刻书多是大黑口的原因,也从而形成了元代刻书风格的特点。
但需说明的是,在《中国古籍善本总目》中,该书的版本著录有两种情况,一为“元刻本”,仅存残本一部,藏天一阁文物保管所;另一为“明初刻本”,亦非常稀少,仅一全一残两部,全本藏国家图书馆,残本藏上海博物馆。因为手边没有《总目》著录的该书书影,无法确认拍品是属于著录的“元刻本”还是“明初刻本”,或是更为珍贵的未见著录的其他版本。但这些已并非十分重要,因为拍品从各方而看,如字体、版式风格、印刷用纸,甚至违宋讳等等,均符合元代早期刻本特征。
    民国间涵芬楼《四部丛刊》景元本所用底本与拍品为同一版本。只不过 影印时对书中边框及个别损字进行了构描,使影印本看上去要清朗些,但实际上拍品的印工与影印本不相上下,甚至要略微好一点。

 

京ICP备 09034109 COPYRIGHT 2006 WWW.DBP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孔夫子旧书网   雅昌艺术网   故宫博物馆   博宝网   金秋文物艺术品拍卖月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