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德宝秋拍有部刘克庄撰的《后村居士集》。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是南宋后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后村居士集》是刘克庄的诗文集。这册《后村居士集》装潢雍容华贵,是清代宫廷藏书处“天禄琳琅”的旧藏,用黄绫题签,上等织锦作书衣,与其它天禄旧藏装潢样式相同。书中钤盖“五福五代堂宝”、“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琳琅”,此“乾隆五玺”俱全;另钤“天禄继鉴”玺一枚。除这六枚皇家玺印外,还钤有“龢松庵”、“筠”、“宋氏兰挥藏书善本”三枚私人收藏印鉴。据《天禄琳琅书目续编》著录此书为宋刻本。《续编》中著录的“龢松庵”、“筠”、“宋氏兰挥藏书善本”三枚印章也与拍品相符。只是记录的“宋氏兰挥藏书善本”一印的钤盖位置与拍品小有出入,且《续编》中重出两个“四十一卷”,(这些或许为《天禄琳琅书目续编》编辑刊刻时出现的错误。依卷数推,重出的“四十一卷”,当为“四十八卷”之误)。今查《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可知,《后村居士集》共有宋刻本与宋刻元修本两种版本。二者行款的区别在于:前者为四周双边,后者为左右双边,可能是元代在修版时曾改变版框。今细审拍品,笔划清晰,版式疏朗,四周双边,是为宋刻宋印之本。此书在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均有残本。国图所藏亦仅存一册尚缺卷四十八、四十九两卷。即使是宋刻元修本也未见全帙,可见其传世之稀。
藏印累累,屡经著录,此书经历鲜为人知。据《天禄琳琅书目续编》,《后村居士集》最早为明代画家唐寅所有,唐寅,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是明代著名文人,以诗文书画擅长。他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为“江南四才子”;又与文征明、沈周、仇英并称为“吴门四家”。
入清后此书又归河南商丘宋氏所藏。印文中的“筠”即宋筠,河南商丘人,出身名门,为清初诗人、大藏书家宋荦之幼子,字兰挥,号晋斋。宋荦卒后宋筠尽读所藏,并于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中进士。后居于西陂故里,以著书、刻书自娱。“龢松庵”即为宋氏“西陂六景”之一。宋筠所藏书籍,珍本善本颇多,对宋元名椠则手抄家刻,广为搜罗。他刊刻书籍颇多,以精善著称于世。惜卒后藏书散佚。在后人孙星衍《平津馆鉴藏记》、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瞿镛《铁琴铜剑楼书目》等著录中均载有宋氏旧藏图书多种。
此书能够得到这两位文人的收藏,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而后,宋筠又将此书献于宫廷内府。至此《后村居士集》终成“皇家宠儿”,被乾隆皇帝钤盖五玺,贮存于“天禄琳琅”。
说起“天禄琳琅”,是紫禁城中文渊阁以外,专门为乾隆皇帝庋藏宋、元、明三代秘本珍籍的另一座藏书楼。在长达100多年的“康乾盛世”期间,汇聚了历朝历代的文物精华;所藏典籍,其版本之精美,书品之上乘,堪称中国古籍中的“奇珍”。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高宗皇帝亲赐名为“天禄琳琅”,并题写匾额悬挂于昭仁殿内。不料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十月,乾清宫失火延及昭仁殿,“天禄琳琅”中的珍贵藏书顿时化为灰烬。同年,嘉庆皇帝为了恢复宫廷旧观重新修建了昭仁殿,并下令先将御花园内各殿所藏秘笈宝典移置殿中,同时又将各地陆续征集到的善本图书,从中择优入藏。当时老臣彭元瑞尚在,受命编纂藏书目录。彭元瑞遂仿前目体例编成《天禄琳琅书目续编》。《后村居士集》得以收录《续编》,当为嘉庆帝重建昭仁殿时入藏清宫。然而令人小有遗憾的是,在编入《续编》时,出现了前面所说的《续编》与原书的少许差异。
1922年8月23日,末代皇帝溥仪以赏赐溥杰为名,秘密将“天禄琳琅”藏书中的100多种盗运出宫,准备售出后为伪满洲国筹集资金。《后村居士集》亦在其列,从此结束了它“皇家宠儿”的命运。后来这批珍籍,绝大部分流失海外,此书也泯然无闻了。
1932年至1937年,为躲避日寇侵略,民国政府曾将故宫所藏的国宝奇珍运往南京、上海、武汉、重庆等地,史称“古物南迁”。“天禄琳琅”珍籍亦随从前往,从此就再没有回到北京。解放后,国家图书馆、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图书馆只存有少量从民间获赠来的“天禄琳琅”零册散页。如今钤有五玺的典籍大部分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和台湾图书馆这样的共藏机构。留存民间的则是凤毛麟角寥若晨星。
直至1999年,中国嘉德拍卖公司秋季大拍古籍善本专场,此书居然还幸存人间,又重新“浮出水面”了。它的照片被印制在图录的封底,被当作重点拍品推介。难道真是有神灵护佑么?然而,重新出现的时候,原本完整的《后村居士集》却已经仅存一册了。时世的动荡,身事的流离。自20世纪20年代被溥仪盗运出宫之后到1999年,这部《后村居士集》到底又经历了怎样的艰难与不测,而今已无人知晓了。经过几轮竞价,此书终于被海外的私人藏家以22万元的价格竞得。刚刚露面的《后村居士集》,又不得不辗转流于外邦。
10年后的今天,北京德宝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再次将这部残存的《后村居士集》从大洋彼岸征回,实为书林一大幸事!此书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直到今日共经历了800余年的历史,期间饱经了战乱、兵燹与辗转流离之苦;然而书缘未断,人事有常,历经800载春秋而风貌尚存,今日终得重返故乡。这800载不散的书缘不知又能与谁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