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5日,北京德宝拍卖有限公司将在首都图书馆举行本年度夏季拍卖会。本次艺术品拍卖会依然以我们专长的古籍善本为主体。 自去年春德宝拍卖公司秋季拍卖会后,受整个经济形势的影响,拍卖市场再度出现了成交额大幅上涨的现象,这从秋季本公司的一场古籍拍卖会成交情况就可以看出来—秋季拍卖会,不到六百件拍品就拍出了四千余万的优秀成绩,虽然较本公司五周年拍卖的五千万尚有差距,但市场的火爆也由此可以想见。当然,全国经济面对通胀的严峻形势,对古籍拍卖行业的影响依然巨大。文物拍卖行业作为过剩资金蓄水池与躲避通胀的避风港作用正在逐步显现。从德宝拍卖公司2010年全年的拍卖额过亿这一现象,更是印证了业界对整个古籍拍卖形势的判断。
此次古籍专场拍卖会共分为九个板块,这依然是延续了德宝拍卖公司图录制作的传统—按照市场要求对古籍进行分类,我们会继续为买家选购拍品提供确实的便利。在第一板块“名家书札,手稿,抄本”中当以第29号拍品《调夫诗稿》与第30号拍品《清仪阁古泉目》为重,前者有王鸣盛的批跋,后者则为张廷济的手稿,二人皆是清中期知名的史学家,文献学家,前者以《十七史商榷》名重当时,后者则以金石收藏名震古今。前者是乾隆年间,梁清标的后人梁用梅的诗稿,他当时只是一个“弱冠”之年的年轻人,久困场屋,为了疏通关节,而向王鸣盛进献了自己的诗稿,求做门生,这种情况在清代的科举考场是十分常见的事情。当时王鸣盛正在朝中担任要职,而且还数度担任过各省的总考官,他对于梁清标的这个后人可以说给足了面子,不仅在诗稿开头撰写了跋文,对其显赫的家世叙述了一遍,还对诗稿全文做了详细的批点,当然,批评的语句很少出现,大多是赞颂优点的,从中也可以看到这位史学家在官场上的另一面。事实证明,这个诗稿的贡献还是巨大的,就在这个诗稿进献之后的第四个年头,梁用梅考中进士,最终成为一县之长,不知这里面是否有王鸣盛的功劳呢?另查《清人别集总目》,这部诗稿最终未见出版,而且还有名家的批点题跋,藏家自应关注。另一部《清仪阁古泉目》则是金石收藏大家张廷济的手稿,是其所收藏的古钱币的目录,而且每种之下还有相关题记,记述古泉流传经过及相关考证甚详,张氏去世后此手稿被另一位金石收藏家禇德彝收藏,他如获至宝,便请当时著名篆刻家黄士陵题写了篆文书名,收藏家周星诒写了跋文,记述其得到经过甚详。在书首,褚德彝还书写了刊刻牌记,由此可知当时禇氏还打算将此本刊刻,但遍查书目,都未能找到该书的刊刻记录,可知此事最终还是半途而废了。此本为名家手稿,流传有序,而且未见出版,其无论是文物价值还是文献价值都是值得各位藏家注意的。
第二部分则是德宝拍卖公司去年去世的老总—陈东先生的旧藏,去年六月四日,陈东先生因突发脑淤血去世,这次正值陈东先生去世一周年,所以家属特意拿出二十九件古书上拍,以资纪念。这二十七件拍品,既有价值不菲的宋元古本,明代刻书,还有几千元就可购得的清刻本,种类颇为丰富。其中如第101号拍品《北齐书》,为宋元明三朝递修本,不仅卷数齐全,而且还有两位近代知名版本学家顾廷龙和黄永年的长篇跋文,述此书版本沿革极详,颇为珍贵。明版书部分则以明弘治年间安徽虬村黄姓刻工刊刻的《新安文献志》为重,白棉纸精印,卷帙浩繁,这部书在明代编辑的地方总集中极富盛名,而且刊刻精良,印制水平极佳,在拍卖场上,像这种卷帙浩繁,品相完好的明中早期白棉纸印本,是很少见到的。另外第91号拍品《春秋左传》,在有刊刻条记的闵刻套印本中年代最早,而且用白棉纸精印,套色精准,印制水平上乘,其它的如第88号拍品《集古印谱》,为明代红印本,白棉纸精印。第93号拍品《潇碧堂集》,为明人刻明集,全书文字皆为手写上板,刊刻极为精良,是明版书中难得的写刻本。
第三板块则往往以“宋元古本,明代佳刻”为主打,这些拍品往往是《古籍善本》专场中的精华,此次也不例外。其中最吸引大家注意力的则当属北宋大安二年两浙盐运使司官刻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三十七,三十八卷了,本公司在去年秋拍曾拍卖过该经卷的卷一卷二,最终以160万元的价格落锤。此经刊刻极精,字大而疏,结字方正,出入欧颜,沉静雍容,气度不凡,所用纸张为厚而韧的楮皮纸,自然陈旧,古色古香。正反两面印制,封面为磁青纸泥金书签,品相完好。此经一行十五字,一折五行,一板五折,卷首题作“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八,清凉山沙门澄观述,晋水沙门净源录疏注经”。卷末题作“钱唐讲华严经明义大师昙慧祥校,云间讲华严经兴教大师常矩重校”。 全经应为一百二十卷,为唐僧澄观所著,唐末以后中国失传五代时复自高丽传入,由吴越王主持抄写刊布流通,中国始再有传本。
此本之版刻风貌,与浙刻的特点十分吻合,国图藏本版心有两浙转运司字样,而亦不明具体是何年,《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及《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俱定为宋两浙转运司刻本,故去年秋拍成交的那部也仅仅是著录为宋两浙转运司刻本,后来才从韩国版本目录学者千惠风先生撰写的《义天的入宋求法与宋刻注华严经版》(见《东方学志》第54、55、56合辑,1987年出版)一文。方知,此经版大致在北宋大安二年刊刻于杭州,由两浙转运使司承刊。千惠风先生根据《高丽史》卷二十的记载,称高丽十一代王文宗第四子义天在北宋大安元年(1085)7月到达汴京,并面见了刚刚继位的宋哲宗,受到热情款待,并赴杭州与大中祥符寺的高僧讨论佛法,大安二年(具体时间为1086年5月20日),义天启程回国。而根据韩方面史料的记载,义天在杭州用三千两白银托宋人刊刻了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的刻版,但当时义天并未将经版带回国内。至到元祐二年(1087年)三月,才由宋朝商人徐戬将经版运回高丽。根据文章所附图片,方认定此本经卷即为该经版刷印而成。而中国这方面有关这件事的史料,则有另一位名人苏轼在其为官的奏折中保留了下来,在《苏轼集》第五十八卷有一封元祐四年的奏状,其云:“元祐四年十一月三日,苏轼状奏……福建狡商,专擅交通高丽,引惹牟利,如徐戬者,甚矣。访闻徐戬,先受高丽钱物,于杭州造夹注《华严经》,费用浩汗,印板既成,公然于海舶载去交纳。”而同卷的写于元祐五年的《乞禁商旅过外状》则云:“元祐五年八月十五日……苏轼状奏,检会杭州去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奏泉州百姓徐戬公案,为徐戬不合,擅为高丽同位造经版二千九百余片,公然载往彼国,却受酬签银三千两。”在东坡先生的奏折中,我不难看到,徐戬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负责运输的商人,义天也应该刻板工作交给了徐戬,如此浩汗的工程,杭州一带的私人刻书坊,恐怕是难以承接的,而且,归国如此仓促的义天,对于这部经书应该也希望尽早刊成。徐氏做为商人,应当将这个工程承包给了当时掌管两浙财政、实力雄厚的两浙运转使司所隶属的版刻经坊,这在当时官府刻书风气极盛的北宋,也是最为稳妥的选择。 这些经版直到明永乐年间(1424),才被日本人将之掠夺去日本,但这些经版今天是否还存在,则无从得知。总之,作为一部版刻如此典雅的北宋单刻佛经,其开本如此在宏阔,其刻印之精良,确实是宋代官刻本中的上品,到时想必会引起重要关切。
另外第114号与115号拍品则皆是南宋碛砂藏,而且两册均带有南宋版画, 但最难得的是两幅版画上面均有请刊人的刊刻条记,刊刻精整,绘制精细,印制水平也是上佳。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本还是民国大学者,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傅斯年先生的旧藏,值得关注。元刻本《乐府诗集》与《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等等也都是难得的宋元残本。另外明代白棉纸印本则一向是德宝拍卖公司拍品征集的一个重点,如三部明代嘉靖年间刊刻的《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仪礼》与《重校经世海篇直音》,皆为明代刻书中的精品之作。而明代印制水平上佳的大部头典籍也成为全场的重头戏之一,如明万历年间刊刻的《汉魏丛书》全本,崇祯年间刊刻的《资治通鉴》全本等等,以上两种种皆是大部头典籍,但难能可贵的是印制水平都属一流,品相也属上乘,在如今白棉纸价格高位运行的古籍市场,这些书籍都可以说是未来几年内市场必定要热切追求的品种,想必到时候一定会引起大家的热烈竞拍。其他如《司马温公文集》全本,清代知名禁书,刊刻于崇祯年间的钱谦益著作《牧斋初学集》等,大都是在拍场上难得一见的珍贵明版书。
第四部分则以名家题跋本,内府刻书,以及清三代精刻本为主,其中如邵章批校的《庸说诗》,黄裳题跋的《金台集》等等,其中最值得关注的题跋本就是第258号拍品黄永年跋本《述学》了,在去年11月德宝拍卖公司的秋拍上曾出现了一部《述学》,其最终打破了历年的道光刻本的拍卖纪录—310000元,而且是薄薄的两册,原因就在于其为该书道光原刻本的初印之品。当时这部书据一位行里人讲:据说连黄永年好像都没见过这个版本。未曾想时隔一年,该本的黄永年跋本就出现在了本公司的拍卖会上,虽然和以前拍卖过的版本小有差异,但黄永年先生的跋语确实为这部书增色不少,而且根据黄永年先生的考证,这个本子比他编的《清代版刻图录》当中留作书影的那部更要珍贵稀少,如果这句话可信的话,就更可见该书的稀缺性了。看来拍卖公司对文物保护确实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许多民间的宝藏在拍卖公司的影响下又重新进入流通市场,凸显它们真正的价值。
另外第259号拍品《湖山类稿》,则是南宋诗人汪元量诗集存世的唯一刻本,而且更是知名出版商——知不足斋主人鲍廷博的刻本中少见的单刻单行之本,仅仅是本公司在去年的秋拍上曾成交过一部竹纸本,因为其十分稀见,所以在拍场上引起激烈争夺,最终以210000万元的价格成交。而此本则为白纸精印,而且还有清末藏书家庄氏过录的《钱谦益跋文》,全书版面清爽,笔画清晰,言之为极初印本,亦不为过。另外如康熙精写刻本《法书考》,上面有前人三色批跋,是过录清代知名学者何煌的校语,批语颇为精整。而精刻本中如《牧斋有学集》,顺治年间初刻本《李义山诗集》,都是因为钱谦益的原因而遭到全毁和抽毁的典籍,另外如康熙原刻本《音学五书》,乾隆刻本《历代诗话》与康熙垂云堂本《才调集》,更是清代精刻本中难得一见的珍品,值得收藏。清代内府刻书中如《日知荟说》,大石印本《钦定书经图说》等等,都是品相完好,印刷精良的本子。
第五部分则为风物放眼堂旧藏,这一部分起拍价普遍偏低,如第344号拍品《杜工部集.》,为清代玉勾草堂的刻本,在清代刻本中颇有地位,原来的白纸本在市场上都要超过100000元,这次这本尽管是竹纸本,但是起拍价才仅仅2000元,想必到时一定会引起场上的激烈争夺。其他的如第347号拍品《自怡轩词谱》,开化纸精印,为清中期精写刻套印本,开品小巧,极为可爱。第355号拍品《缶庐印存初集》,为于非闇题跋本,而且是张大千寓居北京时送给于非闇的,从中亦可看出两人之间的友谊。第365号拍品《忆》,是难得的民国初版本,与一般市面上常见的影印本完全不同,另外第369号拍品《地球说略》,是难得的拼合字刊本,其中的每个汉字都是由两部分拼合而成,在中国活字本印刷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情况。对于研究活字印刷术在中国的传播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六部分则为《明清套印本,红蓝印本,套印版画》,其中有六部闵,凌套印本,如第381号到第383号拍品,为闵刻道家的三部经典《庄子》,《列子》与《老子》,都是朱墨两色套印的白棉纸印本,极为悦目。另外这部分值得关注的另一个就是第414号拍品木板水印本《原版初印芥子园书画谱》,初集,二集,三集,是由有正书局出版的,市面上常见的有正书局本大多是石印本,它出版的木刻本书是十分少见的,更何况还是套印精准,印制精良的木板水印版画了?这部书全本在拍场上更是难得一见,遍查拍卖纪录,也仅有嘉德拍卖公司在09年拍卖过一部第三集,而此本从初集到三集都是一卷不缺,品相上佳,十分难得。对于研究民国套印技术的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七部分为明清版画,金石拓片与名家印谱,其中第422号拍品颇引人注意,其为万历元年刊刻的《鼎碶历朝捷录百家评林》,此书是明代知名的历史读物,后来因为在书中对辽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诋毁而被清政府禁毁,故在《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当中,这部书从万历年间到崇祯年间的刻本全部著录,唯独这部万历元年的刻本失载其中,其传世之稀少由此就可想见,而且书首有四幅刊刻精美的版画,印制水平极佳。还有第430号与431号拍品,是两部明版的《遵生八笺》,该书的清早期刻本就已经极为少见,更何况还是两部明代版本?另外就是第448号拍品《御定星历考源》,为清康熙五十二年的内府铜活字印本,而且还是单行本,与《古今图书集成》用的是同一批铜活字印制的,但是比后者早了十余年,是内府刊印的早期铜活字印本,极为珍贵。
第八部分为明清刻本,其中如第476号拍品《资治通鉴》,是嘉庆年间胡克家影元刻本,无论是刊刻还是印制水平都属一流,最难得的是卷帙如此浩繁的一部书,品相也是上乘,这就是比较难得的了。另外第477号拍品《五局合刻本二十四史》,不仅为全本,而且还配有一个可以组合的樟木木箱,极为雅致。
第九部分则为新文学珍本,红楼梦集萃以及珍贵影像,其中第574号拍品《巴黎茶花女遗事》,是林纾最具影响的翻译本,为该书的最早公开发行的版本,极具文献价值。而第575号拍品《初期白话诗稿》,更是新文学版本中的知名作品,这个本子还是棉连纸印本,品相极佳。另外如第576号拍品蓝印《扬鞭集》,577号《国立清华大学二十周年纪念刊》等等都是新文学藏品中难得一见的版本。这部分另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近二十个不同版本的《红楼梦》,从清末刻本到现代影印本,一应俱全,对于搜集各种红楼梦版本的爱好者来说是个不错的选购机会。在这部分的末尾还附有数幅近代知名摄影家郎静山的摄影作品,还有其书法作品一幅,值得关注。
从以上的评析中我们就不难看出,德宝拍卖公司举办的此次古籍拍卖会在兼顾品种的同时也颇具精品意识,既做到了面面俱到,又没有因此放弃对精品古籍的挖掘,充分反映了经营者做精做强的经营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