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献的收藏 发布日期:[2008-4-17]     
红 色 收 藏 风 景 这 边 独 好

  “红色收藏”是专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活动,与此相关联的历史遗物和文献的收集整理。广义的“红色”则包括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辱、民族志士和新文化旗手们的历史遗物、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所经历的各种重要事件和活动的遗存,例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新中国建设等,与此有关的历史遗物和文献,都可以归入红色收藏范畴。有了这样的理解,红色收藏就升华为中华民族近现代革命历史的文物收藏。在这里,有一个误区必须纠正:那就是“文物”不是专指历史久远的遗存,“昨天的物件”很有可能就是“今天的文物”。如六年前,中国加入“W T O”时的“多哈槌”由中国记者当场收藏并带回祖国,国家博物馆闻讯后以“国家重要文物”永久珍藏。《文物保护法》在对“国家一级文物”的界定中就是以“特别重要的……”、“具有代表性和唯一性的……”等来说明的,而没有任何时间界定。

红色藏品独具历史文化特性

   1999年9月,我在《北京青年报》上发表习作提出“红色收藏”的概念后,2000年“红色话剧”——《切•格瓦拉》又在北京人艺小剧场上演,大获成功。上世纪50年代前后出生的人不约而同地对自己记忆中的“红色文化”的激情呈现,对红色历史的“宏大叙事”方式推崇备致,这使我常常对我的藏品产生了一种潜在的文化联想:即当代人的生活趣味有另一种文化的存在,这就是存在于井岗山、长征路上和延安的红色文化,这种文化折射出来的感应是那么的不同。而正是在上世纪90年代这种红色文化热的出现,为红色收藏奠定了基础。红色藏品具体独特的历史文化特性和对红色藏品进行文化解释不仅具有真实感,由红色藏品折射出来的公平、正义等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文化感应,在市场化的今天具有现实意义。
   一个国家特定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收藏界再现出来的无论是宏篇巨制抑或雪泥鸿爪,皆为本民族的情感所系。红色收藏品中的经典,是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广泛尊崇的,被视为当代文物收藏中的顶级藏品。“红色收藏”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所产生的历史现象,自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物收藏价值。繁荣兴旺的艺术品市场最先创出天价的必然是那些反应独特历史场景和领军人物的优秀作品。这在世界收藏史上是屡见不鲜的。中国近现代史上先后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而它的主线就是革命战争,这就是“红色收藏”走红的首要原因。近现代史上的许多历史事件影响了几代人,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自然对那些历史遗物有着割舍不断的感情。人们在经历新思潮的冲击后,再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及历史现象进行深刻反思时,怀旧意识必然沉积到审美情趣。我们纵观当代收藏现象,不难发现都有个共同点,即源于对传统、对逝去时光的无限眷恋。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情感,人们便把目光盯在这些特殊的收藏品上——它们的不可再造性、沧桑岁月感、不幸中的万幸……,这也许正是原创者所始料不及的。当人们掸去历史的尘埃以后,真实的历史还是超越了人为景象。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为着创新和超越。以多元、开放、创新的精神,对红色收藏重新审视、研究和诠释,是一次传统文化向现代化、全球化转化与重塑的努力。
红色收藏逐渐走熟
   红色收藏的真正意义并不因为它是“主流的”,或它是我们传统的组成部分,而是它的价值观念能为我们所认同并尊崇。或者,它能给我们带来享受与人生的启迪。从文化价值角度来考量,红色经典无国界、无古今。如果将文化与红色收藏联系起来,融合科学理性、民主自觉的精神来提升自己的文化与道德素养,那是一件幸事。
   红色收藏具有明确的聚合性和指向性——紧扣 “主题”。这个主题的“史学性”和“文献性”意味在于,很少有人能够在相对有限的空间、时间内,如此刻意地回顾战争年代老区和根据地的岁月痕迹,并借此展示在该段历史中的出版史历程。因此,红色收藏带来的可能就不仅是感受和享受,更是思索和求索。时间横跨整个世纪,恰巧从中国翻天覆地的1900年代,途经“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直至新中国诞生——这俨然是整个世纪以来中国近现代历程的缩影。我的红色收藏品,产生在那个时代和环境,实际上提交了几组关于中国革命史的“同一主题”的“不同变奏”,具有内在的贯穿性。其中哲学和社会学素材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中国思想”由此得到明确的昭示,而在形式上又以书、报、刊为主要支撑。这些藏品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意义和位置,大致相当于民国时期文化思想史的价值和地位。红色收藏刚好提供了某种史学上的过渡,既接续了传统,又开启了“现代”——在毛泽东著作早期珍本中,我们就已经完全走进“现代思想”的特殊音响世界中。然而,对史学性的探寻,从某种角度看,更加执著和热烈。红色收藏实际上变成了个人性话语权的丰满承载体,“迫使”我以极端的精确度靠近史学的真实,从中开掘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表现力。有意思的是,许多红色收藏爱好者们不约而同均在各自的收藏中有意关涉到自身的心态与心境,这种对中国红色遗产的当代处理,或许为收藏界的新走向提供了某种信号。 红色收藏中的精品,由于产生和出版时的物资条件所限,出世当年就非常稀见,再加上战争的毁坏,流传不易,终成风毛麟角。“难度系数”造就红色收藏在当今的一枝独秀。
   红色的经典,汗水和着热血,信念点燃生命,字字是雷电,句句是旋律——民族精神、民主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毛泽东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丰碑如林,旗帜如海。越是艰难险阻,越是丰碑林立;越是风雨如磐,越是旗帜飞扬。中国的近现代历史,是红色经典诞生的历史;中国的红色经典,是一脉相承的历史。

红 色 经 典 价 值 连 城

   1999年建国50周年庆典、2001年“建党八十周年纪念”、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2003年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2005年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2006年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等重大活动,各大媒体集中推出百部“主题思想”影视作品。这是一次党史、革命史、现代战争史知识的大普及,人们惊奇地发现,每当“红色收藏品”出现时,影视作品的真实性、可靠性、权威性就无可质疑。“新善本”深入人心,“红色收藏”脍炙人口,快速吸引一大批爱好者冲进“红色藏书”阵营。有限的藏品,无限的市场需求,拉起价格上涨空间,火爆井喷行情终于爆发。毛泽东著作早期珍本、革命宣传画、“文革”瓷等红色藏品的收藏市场过去是国外比国内热,近年来红色收藏热的出现,国内市场上红色藏品的价格开始上调,甚至有些藏品还回流到了国内。1995年日本东京神田街“京都朋友书店”主人十江澄南先生父子两人往返1万公里,从日本飞往北京参加中国书店春拍,以4400元购归1944年晋察冀日报社出版的珍本——《毛泽东选集》首版(五卷本)。往返机票是2800美圆。如今,此件1944年《毛泽东选集》首版(五卷本)品相完好的市场价值是10万元人民币。被国家图书馆称为“新善本”的革命历史文献资料中,凡涉及到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的拍品,最大的买家在海外。研究、收藏中国革命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广泛的国际市场。
   2007年5月春拍市场上“五 . 四”新文艺和红色书刊屡创新高,北京德宝拍卖公司一件“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及出版资料:线装《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内有康生亲笔所书主席诗词两首;康生审批函文一份”以8 .8万元成交、中国书店春拍中《新潮》杂志(共10期,1920年北京大学出版)以惊人的价格7 .1万元成交,而鲁迅签名本《小说旧闻钞》、朱自清签名本《 你 我 》分别以12 .1万和1 .76万元成交就更说明问题了。一组27张抗日老照片“晋察冀军区抗日战争时期照片,《晋察冀日报》社民国摄制”以2 .2万元落槌,购买者是国家图书馆善本部。而压轴大戏是从台湾征集回来的“《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详细记载了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每日行踪”,以17 .05万元当仁不让地拔得头筹。京、津、沪10年来拍卖市场统计表明,近现代书画文献拍卖中,“红色收藏”最为抢眼,拍卖价格上万元甚至十几万元者已不鲜见,红色题材的油画更是其中的新贵。“文革”精品瓷近年来价格一路飙升。近几年来,反映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初期的油画作品,更是以其饱满的激情、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优秀的绘画语言成为拍卖场上的抢手货,许多作品都在百万元以上成交。2005年秋季拍卖会上,著名画家陈衍宁在“文革”时期创作的《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大型油画,更是以惊人的1000多万元成交。2006年12月23日在北京华辰秋拍会上,由中国油画家、版画家沈尧伊创作于1988-1993年的长征史诗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共926幅原作,以1540万元拍卖成交,创造了中国国内连环画拍卖新的纪录。
2007年秋,北京中国书店拍卖鲁迅先生的早期版本著作《域外小说集》(1909年,上册)以29 .7万元成交。在2007年12月1日举行的北京匡时拍卖会上,拍品《镇江沦陷记》从8万元起拍,迅速得到众多买家响应,竞价一路轻松冲上30万元大关。随后4位买家轮番叫价,到拍卖师喊出70万元后,场内只剩两位买家仍在角逐。其中一位女士最终以107万元胜出,加上12%的佣金,成交价应为119.84万元。据了解,买家为镇江民营企业家“宝华物流”董事长童财宝。2007年12月8日,童董事长将该文物捐赠给镇江博物馆收藏,北京匡时拍卖公司闻讯后免除12%的拍卖佣金。藏界传为美谈。《镇江沦陷记》是中华民族危难时刻一篇不可多得的抗敌御侮、保家卫国的倡议书,更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的新闻纪实作品,成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极具史料价值的一部重要文献。北京匡时秋拍上再次高价拍出,此拍品成为革命史料拍卖榜首。业内预测,近代新善本的价格上涨空间已被打开。

红色藏书家秦杰的探索历程

十多年来,尤其是近五年,北京藏书家秦杰的名字在报纸、杂志上的曝光频率越来越高,在电视上的出镜次数越来越多,在电台广播里也时常能听到他的声音。最近,这位红色收藏的领军人物又搞出了大动作:将于4月27日在北京德宝拍卖公司春拍中首次举办“北京秦杰红色收藏专场拍卖”,推出藏书50组共计134件,都是民间收藏界和国家馆馆藏稀见的顶尖级红色收藏珍品。
秦杰此举在民间收藏界和社会上引起较大震憾,一时间众说纷纭。秦杰为何要行此举?他是怎么想的?他这些年是如何开拓红色收藏这一领域,又是如何大写文章给红色收藏不断加温而逐步推向火热的?他的成功之道秘诀何在?
收藏是一种眼光,一种能力,一种在生活中随处发现审美载体的享受。当人们不约而同地对记忆中的“红色文化”推崇备致时,会使人产生一种潜在的联想:当代人的生活趣味有另一种文化的存在,这就是红色文化。把这些红色经典串联起来,一部冲天豪气、荡气回肠的革命史诗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和不断的科学探索一样,收藏会让我们接近世界原本的模样。一个藏品,就是一个故事,就是一段历史。说起历史,恐怕谁都熟悉“红色历史”,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心潮澎湃的阶段了,无论是八年抗战、五四风云,以及万里长征,还是因文革岁月,十年浩劫而埋没无数真实的事实,时间的尘埃往往都让我们很难见到它们应有的全貌。收藏“毛、刘、周、朱、邓 ”和早期革命先烈的稀见红色文献是秦杰收藏的主项,他出版的专著《红色收藏》(2008江西人民出版社)是第一部有关红色收藏的市场类工具书。
在红色收藏专题上,秦杰可谓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34年前,秦杰开始步入收藏。他从16岁起,开始收集和研究古代的字帖和书籍;19岁时已购买到中国秦、汉、唐以来500种名碑大帖,搭起首座收藏之塔,并广收旧书市场低廉的唐诗、宋词、明代版画、清代诗作等古书典籍。1982年秦杰大学毕业后,因为古书价格飞涨,自己财力有限,他在古籍收藏方面再也无法坚持下去了,“一本书从三毛钱涨到80多块,买不起!”无奈中他错过了很多珍品,今天看来是很可惜的。
1990年,秦杰试图走出藏不起古籍的困境,转向在近现代出版物中寻找稀见的、艺术价值高的、国家馆藏不足的、原汁原味的、能反映时代特征的革命文献,即后来被称为“红色收藏”的系列。他避热拾冷,解放区出版物论斤出售,秦杰精挑细选,组成系列。那时,有关革命史料类旧书,在旧书店或旧货市场只卖五角钱或一块钱一本,但问津者并不多。当时秦杰手里没多少钱,每月工资100多元,每次去潘家园兜里只揣着20块钱,这些旧书摊主都“门儿清”。财力有限,秦杰采取的策略就是精中选精,贵的一概不问。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秦杰的第一桶金掘对了,也掘到了。
“卖文买书”,是秦杰利用藏品进行学术研究,写文章和出书,从而结出收藏硕果的成功之道,从中他也体验到了收藏的乐趣与人生的价值。今年1月,秦杰所著20万言的《红色收藏》一书,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红色珍品书影达200多幅。
之所以称秦杰为红色收藏的领军人物,不仅因为他红色珍品多,而且因为他动笔勤,产量大。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报刊登载秦杰越来越多的文章,尤其是在收藏界的主流媒体“四报四刊”上,秦杰更是常常露脸,若加上笔名的估计更多,其发稿量比一个专职记者的发稿量都大,而且所写文章有深度、广度和力度。据统计,秦杰现已发表藏书史话、书话等收藏类文章2000余篇。2005年发表文章274篇,其中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文章86篇,造成相当影响力;2003年,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他就刊出36篇文章、数万字,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日那天就同时有6篇文章见报。2006年,秦杰的发稿质量又创新高,其中,发表纪念长征胜利文章28篇,共计13万字,万字以上的作品就有9篇。2007年共发表文章253篇,其中有29篇是发表在豪华杂志上的长篇。
3 4年前,秦杰开始步入收藏。在区区两间书房的空间里,他垒起了中国现当代革命史的书籍博物馆,圈里人称其为“红色收藏家”。1997年,秦杰跟新凤霞、吴祖光夫妇同台荣获首届北京“藏书状元”。现任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副主任兼副秘书长,北京弘古山房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出版研究部主任,收藏类主流报刊特约撰稿人。被评选为中国收藏家协会首批优秀会员。中央电视台曾以每集25分钟、三集联播的形式报道秦杰的红色收藏事迹。山东卫视“天下收藏”栏目以每集20分钟、六集联播的形式滚动播放“藏家开讲”——秦杰的“红色收藏”。收藏界人士认为,近年来国内发展迅猛的红色收藏将迎来一个新的高峰。

红色旅游提升红色收藏

党中央、国务院把韶山与井冈山、延安一起确立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在毛泽东同志逝世30周年纪念日前夕,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主要建设项目之一——毛泽东文物馆土建工程在韶山正式动工。这座占地60多亩,建筑面积12104平方米的建筑分为文物库房区和陈列展示区。总投资达2.9亿元的系统工程,将于2007年完成。2006年10月10日,革命圣地延安“一号工程”延安基地建设项目开工典礼。建设总投资3.18亿元。新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占地13778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将达29603平方米,是原来的4倍多,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新馆广场上,已初步确定竖立一尊高达16米的毛泽东铜像。同时,将建成以军民一家、“四•八”烈士纪念广场、大丰收、饮水思源和毛主席诗林等为主题的景观。整体工程预计2008年7月1日完工并对外开放。扩建馆舍容易,可馆内的文物文献如何增加?
2007年“五一”黄金周,江西、上海、四川、河北、湖南、贵州的红色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在上海,许多人都持有一本像国旗一样鲜红的红色旅游“游览护照”,既可以从中查询旅游景点各种信息,还可以享受门票优惠、加盖纪念戳,参加抽奖活动,十分新颖别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史料陈列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等极具历史纪念意义的景点、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宋庆龄故居、张闻天故居、韬奋纪念馆、陈云故居、李白烈士故居、鲁迅纪念馆、毛泽东旧居等,这些曾经留下革命先烈和名人足迹的地方,如今也成为人们踏访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四川广安“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游”,受到全国12个省市的300多家旅行社的推介,已成为国内红色旅游最响亮的品牌之一,邓小平故居仅在“五一”黄金周就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黄金周期间,红色革命圣地西柏坡每天接待游客约6000人次,相比5年前扩大了4倍多。2006年,平山县及西柏坡附近各景点的参观人数超过千万人次,旅游业从业人员达到百万人,近5万个农户经营旅游相关产业,实现旅游收入10亿多元。重庆市红色旅游各个景区共接待游客突破15万人次,成为黄金周旅游热点。 白公馆、渣滓洞、红岩村、新华日报旧址、曾家岩周恩来住所、桂园张自忠公馆、陈独秀故居、刘伯承纪念馆、赵世炎故居……,重庆市红色旅游异常繁忙。湖南省假日红色旅游一片红火,一举成为黄金周市场的新亮点。江西省旅游局透露,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井冈山市共接待游客18万多人次,门票收入1307万元,旅游总收入首次超过1亿元,达到10907万元。随着井冈山铁路的开通,以及全国第一条直通风景名胜区的泰井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全国铁路首列“主题概念”列车——井冈山经南昌至九江的“红色之旅”旅游列车正式开行。通过对车身及内部设施的设计改造,“红色之旅”旅游列车成为展示井冈山红色魅力的“流动窗口”。井冈山“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发展思路,昔日的中国革命摇篮成了今日的旅游休闲胜地。红色旅游正推动着遵义市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遵义会议”“娄山关战役”“强渡乌江”“四渡赤水”……红军长征中在遵义发生的这些著名事件,如今已成为老区人民的宝贵财富。2006年遵义市接待游客就达到5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5亿元。 极具震撼力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具有浓烈悲剧色调的“重走长征路”、“战地重游”等亿万人参与的主题旅游项目,会使更多的人加入到红色收藏的行列,拉升红色收藏的社会需求。数以百计的红色景点也将征集更多的“红色展品”吸引人们的视线。今年8月,《红色收藏》(秦杰 著 ,定价25元)将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是指导红色书报刊收藏的第一本市场类工具书。红色收藏热潮将如日中天。

红色系列收藏品构成了极为丰富、极具传奇色彩的历史画卷,毫不逊色地屹立于现代史册上。中国现当代“红色”艺术精品伴随着时代脉搏,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丰功伟绩,凝固了历史,锁定了瞬间。随着“建军80周年”和“井岗山红色政权创建80周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庆典活动的来临,中华民族近现代革命历史文物、文献的收藏已经迎来了全盛期。“红色收藏热”正在由仪式化和审美性,走向深入的思考和版本考订。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热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孤立事件,和其他许多中国文化典籍一样,在不少人眼中,“新善本”可能就是中国传统智慧的新标杆。


京ICP备 09034109 COPYRIGHT 2006 WWW.DBP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孔夫子旧书网   雅昌艺术网   故宫博物馆   博宝网   金秋文物艺术品拍卖月官网